p406
您所在的位置:汽车行业网 > 资讯 >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4-06-10 14:05     阅读量:14732   

6月9日晚,在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山丹丹》的音乐声中,由南京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米脂吹打乐团百余位民乐艺术家共同呈现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拉开了2024南京长江民乐汇的序幕,开启“长江与黄河的对话”。

陕北之花,绽放南京

长江岸边刮起“西北民乐风”

去年一曲《大江南》率先奏响南京长江民乐汇的音符,给不少南京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再次携作品《永远的山丹丹》来到南京长江民乐汇,在长江岸边刮起了一阵浓郁热烈的“西北风”。

这部作品由王丹红以“山丹丹”为意象而创作,设计了八个段落的结构与主题,包括序曲《信天游》,《壶口斗鼓》《祈雨》《五彩的窑洞》《刮大风》《赶脚的人》《朝天歌》和尾声《永远的山丹丹》八个乐章。该作品集合了腰鼓、唢呐、信天游、说书等陕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展示出黄土文化的厚重变迁和丰富多元,歌颂了陕北人民可歌可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被音乐界评价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创作”。

南京民族乐团与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米脂吹打乐团首次携手,将黄土高原上的音乐带到了江南水乡。板胡演奏家沈诚、唢呐演奏家王展展、民歌手苏文、陕北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永原的加盟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陕北味道。

伴随着序曲《信天游》中高亢嘹亮的歌声,一幅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情画卷由此展开。《壶口斗鼓》中鼓声阵阵,令人置身于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用千面锣鼓和唢呐的声浪与壶口的巨浪相搏,发出“人定胜天”的怒吼。《祈雨》中陕北歌手苏文苍凉催泪的歌声,与悠扬婉转的乐声相结合,刻画出一幅神秘又悲壮的求雨场面。《五彩的窑洞》用温婉悠扬的旋律渲染出一幅窑洞里充满憧憬的画面。《刮大风》用极快的速度酣畅淋漓地展示出陕北“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观场面,说书人高永原以诙谐的语调、极富张力的表演风格,将陕北说书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赶脚的人》深沉而舒缓,板胡演奏家沈诚用手中的乐器,讲述了黄土高原上赶脚人的悲苦,诉说着陕北人民的不屈与顽强。《朝天歌》章节中,嘹亮的唢呐之音震撼人心,抒发着这片黄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尾声《永远的山丹丹》再次直击人的心底,各种乐器的声音渐次汇聚,将整场演出带向了最高潮,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澎湃的黄河之音,与江潮声交融,在现场观众们的心中久久激荡。

江河互济,南北共鸣

长江与黄河因音乐融汇交流

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共同组成了中华文明的底色,江河文化的交融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2024年南京长江民乐汇继续深挖长江文化的内涵价值,促进跨地域音乐艺术的表达和交流,以“长江与黄河的对话”为主题,邀请来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12家民乐团体,联袂奉上融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于一体的民乐盛宴。

优美婉转的江南丝竹遇上壮丽豪放的北方吹管,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6月10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6家民乐团体将一一登台,共同演绎《当丝竹遇见管乐》,展现南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音乐风格,为音乐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数千年来,长江流域人杰地灵,文脉繁盛,经济与文化互为促进,尤其在文艺领域传承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6月11日,来自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的音乐家们,将在长江岸边奏响《扬子风华》,以音乐为桨,挖掘长江流域丰富璀璨的民乐资源与人文底蕴,用民歌赞美生活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fc451
i8a8566
c-u501
网站地图